文化动态
郁达夫小说
作者:暂无 年份:2002-01-01 来源: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类型 :图书
描述:郁达夫小说
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蘑菇圈》授奖词
作者:暂无 年份:2017-01-01 来源:江南 类型 :期刊
描述:这是一部运载着光阴和神性的小说。一位善良温厚的藏族女人,在不同的年代遇到形形色色的事件和苦难,却始终守护着山上的蘑菇圈。她用六十年的时光,柔化了生活的粗粝和政治的痛感,但最终抵挡不住经济之潮的一步步进逼。小说笔调舒缓,意境空灵,在调动藏地风情的同时,展出了西南藏区冷热岁月中的人物命运和世事变迁。阿来用自己的人文情怀,与历史对谈,和自然握手,显示了可贵的人性力量。在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不断受侵的现时,这部小说以特有的文学气象,向人们发出了警示的预报。
郁达夫文集
作者:暂无 年份:2017-08-23 来源: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类型 :图书
描述:郁达夫文集
首届郁达夫小说奖举行颁奖典礼
作者:暂无 年份:2010-01-01 来源:文学教育 类型 :期刊 关键词:黑白电影 颁奖典礼 郁达夫小说 华人作家 中篇小说 中国作协 《江南》 短篇小说 
描述:12月7日是中国近代作家郁达夫诞辰104周年的纪念日。由《江南》杂志社主办的首届郁达夫小说奖颁奖典礼在郁达夫先生的故乡富阳举行。旅居加拿大的华人作家陈河以中篇小说《黑白电影里的城市》获中篇小说奖;中国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铁凝以短篇小说《伊琳娜的礼帽》获短篇小说奖。
首届郁达夫小说奖终评备选篇目确定
作者:暂无 年份:2010-01-01 来源:江南 类型 :期刊 关键词:审读 文学精神 确定 郁达夫小说 中篇小说 小说作品 小说评论 委员会成员 中短篇小说 投票 
描述:2010年6月11日至13日,郁达夫小说奖审读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杭州新新饭店举行。经过审读委员会几轮激烈的实名投票,最终确定了首届郁达夫小说奖终评备选篇目。郁达夫小说奖是以浙江籍现代杰出作家郁达
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终评备选篇目及审读委成员评语
作者:暂无 年份:2017-01-01 来源:江南 类型 :期刊 关键词:审读 堕落 成员 评语 篇目 弋舟 郁达夫小说 中篇小说 
描述:12票《所有路的尽头》《十月》2014年第2期作者:弋舟张学昕:弋舟的小说,从《等深》开始,到《所有路的尽头》,都在表达一个时代的孤独、堕落与忏悔,它们在艺术的探寻与精神的开掘上都达到了少见的高度,它们直抵人的赤裸的世界,使人灵魂震撼。同时,它们绵密的语言间不容针,准确与凝练的品质令人叹息不止。“刘晓东”与“尚可”的对谈是小说的第一个“高潮”,但弋舟有笔力让“刘晓东”在与“丁
郁达夫小说奖审读委二届一次会议暨专家策划会
作者:暂无 年份:2011-01-01 来源:江南 类型 :期刊 关键词:审读 文学精神 华语文 研究机构 评选 郁达夫小说 专家 读者参与 参与度 中短篇小说 
描述:针对第二届郁奖评选的征集办法、评奖程序和颁奖仪式等,审读委专家纷纷发表意见。大家一致认为,需更加明确郁达夫小说奖的评奖主旨,弘扬郁达夫文学精神;应进一步完善作品推荐渠道,以使更多优秀的中短篇小说纳入评选范围,特别是扩大海外华语文学研究机构的参与度。同时,也有专家建议引入当下热门的pK模式,通过增加娱乐性来推广严肃性的文学奖项,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更有专家提出在媒体
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终评结果和评语
作者:暂无 年份:2017-01-01 来源:江南 类型 :期刊
描述: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终评结果和评语
第三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终评备选篇目及审读委成员评语
作者:暂无 年份:2014-01-01 来源:江南 类型 :期刊 关键词:任芙康 贺绍俊 《人民文学》 小说写作 毕飞宇 盛可以 何志云 孟繁华 胡殷红 生命规律 
描述:★13票《大雨如注》《人民文学》2013年第1期作者:毕飞宇任芙康:自始至终,充满喜剧色彩,但浸透骨髓的苦涩,却是全篇的基调。细微的心理描摹,凸显的人物形象,无一不是社会转型期的真实透视。李国平:《大雨如注》一出,好评似如注大雨,多聚焦于教育问题,是误读吧,不是。可是,作品透过教育层面触及的是人性的异化和人的自由发展问题。青春的激情、生命的律动、叛逆和拒抗,人之天性之飞扬伸展,指向的都是人对自由发展的渴望,对生命规律的尊重。
第二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终评备选篇目及审读委成员评语
作者:暂无 年份:2012-01-01 来源:江南 类型 :期刊 关键词:作者 郁达夫小说 故事 神秘性 作品 叙述 小人物 上海文学 日常生活 短篇小说 
描述:作品排名按得票多少为序、审读委成员按姓氏笔画为序▲▲12票《香草营》(《小说界》2010年第3期)作者:苏童任芙康:作者用精短脱跳的文字,叙述了一个略带诡异的故事。梁医生认识小马是一个偶然,但相互间的一番缠结却并不荒诞。作品中的人物都不是坏人,告诉读者的只是,善与恶之间有序或无序的转换,永远属于日常生活的常态。